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在校学习 > 培养方案 > 正文

硕士 能源动力

能源动力

Power Engineering

(代码:0858

一、专业类别概况

能源动力主要由我校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支撑,包含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方向,由1956年成立的化工机械专业发展而来。1984年成为全国3个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之一,2003年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支撑的“公共安全与节能”获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建设项目资助(优秀),“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获江苏省优势学科二期项目资助(标志性成果通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江苏省优势学科三期资助,同时作为我校工程学科主要支撑学科,已进入ESI3.6‰。

专业发展以服务社会与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先进能源系统、电力系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力能源互联网技术、高电压技术、储能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低碳技术、能源管理等领域开展研究。充分发挥应用转化和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方面的优势,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与企业联合的研发中心,构建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机制和创新成果孵化、产业化机制。将能源动力工程领域人才培养优势和相关领域力量有机结合,实现协同发展、多维联动。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 人为根本,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线,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思想品德、严谨治 学态度、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胜任能源动力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学习年限和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修满总学分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参加学术讲座/报告(至少15次)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对于同等学力或转专业入学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所读学科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或者加修本专业领域研究生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两门),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但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程

s001021

自然辩证法概论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

1

16

1

3学分

s00103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2

32

1

s001008

学科科技英语写作/实用英语写作

Academic English Writing/Practical English   Writing

2

40

12

3学分

s001009

综合英语

(六级≥425分可免修)

Comprehensive English

1

20

1

s071001

高等工程数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4

64

1

4学分

s001025

矩阵论

Matrix Theory

2

32

1

s001027

最优化方法

Optimization Methods

2

32

2

s001029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2

32

1

s001030

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2

32

1

s001031

工程伦理

Engineering Ethics

2

32

1

2学分

专业学位课

s072053

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2

32

1

6学分

s072061

传热学理论及工程应用*

Theor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Heat   Transfer

2

32

1

s072062

工程热力学理论及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2

32

1

s082108

工程燃烧学*

Engineering Combustion

2

32

1

s072064

能源利用原理与节能技术*

Energy Utilization and Technology of

Energy Saving

2

32

1

s072047

结构强度理论与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Strength

2

32

1

s072054

过程设备现代设计技术及应用(案例课程)

Process Equipmen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2

32

2

s072055

腐蚀理论与防腐蚀工程

Corrosion Theory and Corrosion Protection   Engineering

2

32

2

s062034

高等工程电磁场*

Advanced 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2

32

1

s062035

现代功率变换技术*

Modern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2

32

1

s062036

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

Power System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2

32

1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s073076

有限元理论与方法

Finite Element Theory and Method

2

32

1

2学分

s073044

可靠性与风险工程

Reliability and Risk Engineering

2

32

2

s073048

高温强度与寿命评价

Elevated Temperature Strength and Life   Evaluation

2

32

2

s073047

新能源技术

New Energy Technology

2

32

2

s073070

过程强化方法与节能技术

Process Strengthening Method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2

32

2

s073073

先进换热器的设计与应用

Advanced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Heat Exchanger

2

32

2

s073079

计算传热学及工程应用(案例课程)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2

32

1

s073049

失效机理与分析方法(案例课程)

Failure Mechanism and Analysis Technology

2

32

2

s073071

现代流动理论与测试技术(案例课程)

Modern Flow Theor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2

32

2

s073080

工程智能结构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

2

32

2

s073085

能源环境技术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2

32

1

s083109

现代制冷与空调技术

Modern Refrige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2

32

1

s083110

先进储能技术与应用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2

32

1

s083111

固废处理及先进资源化技术

Disposal and Advanced Re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s

2

32

1

s063070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Modern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2

32

1

s063066

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应用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

32

1

s063071

电力能源互联网技术

Power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2

32

2

公共选修课

s004001

信息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2

40

1

4学分

s004002

第二外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2

40

2

s004003

英语口语

Oral English

2

40

2

s004004

综合能力提升工程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motion Program

2

40

1

s004007

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

40

1

s004008

中国传统文化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2

32

12

必修

环节

学术讲座/报告

2

8学分

专业实践

6

备注

注:专业选修课可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结合科研题目的需要,可以在全校所有的课程中自由选择。

五、必修环节管理

1、学术讲座/报告(2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十五次校内外学术研讨活动,其中至少五次为研究生院统一安排的学术研讨活动,至少两次为人文美学素质类讲座,其它由各学院安排,总数至少达十五次者才能取得讲座/报告2学分。

2、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专业实践的组织工作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环节共6学分。

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需在答辩前完成,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由校内外专家、专业实践单位负责人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记6学分;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具体要求见《南京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南工研(201912号)。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详见《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

2、论文开题

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实际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生在选题、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在本领域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5名相关领域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其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半年方可申请答辩,详见《南京工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要求》。

3、中期考核

论文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考核按照《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执行。

4、论文评阅与答辩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论文评阅与答辩要求详见《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答辩、评阅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

5、学术成果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成果考核要求根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要求执行。

七、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